影视影讯

《我不是药神》没有这些炸裂的演员,不会燃爆票房

昨日,《我不是药神》正式上映,打着喜剧的旗号,却赚了不少人的眼泪,

前半场笑点密集,后半场都是泪点,不论是主演还是配角,戏骨们贡献了神一般的演技。


小编觉得,这部电影就影片来讲,质量算中上,完成的算中规中矩。

为它赢得高分的,主要还是题材和演员。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卡司真的太赞了。

尤其是珍惜自己羽毛、对演技有着孜孜追求的王传君,

终于拿到了大热门电影的重要角色,并且交出了高水平的答卷。


贫穷,是《我不是药神》里大部分人物行动的根源,而饰演卖药五人组的五位演员,

每一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表演演绎出他眼中的病人和穷人的模样。表演是需要仪式感的,

演员需要根据一页纸、几行字就把一个人物形象化和具体化,

惊喜的是,徐峥、王传君、谭卓、杨新鸣和章宇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角色的仪式感。


预告片公布的时候,吃瓜群众倒放了好几次都没认出来,评论区一水的黑人问号:“这片子里有王传君吗???”

比起王传君这个名字,《爱情公寓》里那个帅气幽默,带着黑框眼镜,说着浓重日语腔中文,

一言不合分分钟切腹自尽的阳光宅男“关谷神奇”,也许更为人所知。


其实王传君在拍完电视剧《大仙衙门》后逐渐远离喜剧题材。

直接原因是该剧组本来答应让他给自己的角色做后期配音,在他休假回来之后,

剧组为了赶进度已经让其他人为其角色配音了。听到并不适合的声音在演绎自己的角色,

王传君觉得“恶心”,他跟自己说,“再也不要接这样的戏。”


台词是一个演员的基本功。王传君演独角话剧《抄写员巴特比》时,

他更是一连熬很多个夜背下长达两万多字的台词。

在《我不是药神》里当然也奉献了丰满的语言台词表演。

而在台词和声音上,王传君很好地利用了自己上海人的身份,

特意设计的听起来有点小家子气的上海普通话即是他对这个角色仪式感的投入。


王传君套着过时不合体的邋遢西服,梳着油腻老气的猥琐发型,面色蜡黄,弓腰驼背,

活脱脱一个饱受白血病折磨又充满活下去的卑微念头的小市民形象。

他蹲在医药公司楼下的医闹人群外,三层款式各异的口罩耷拉在油腻的下巴尖,

手上的筷子扒着盒饭,一双眼睛还不忘鸡贼地四处转悠。


他和徐峥饰演的神油店老板在小吃摊儿接头,一个晚上连续吃了44个包子,

就为了表现出一个潦倒拮据的病人对荤腥食物的本能渴望之后紧跟着一场吃面的戏,

为了呈现出那种对生活简单的满足,最好还能透着一股没出息劲儿,他断断续续又吃了五碗面,中间吐了三回。


随着吕受益的病情加重,他嫌自己不够瘦削,每天跳绳5000下减肥,到后来又增加到8000次迅速减重20斤,

一米九的小伙子硬是坳成了一副空架子。到最后角色病入膏肓形容枯槁,忍着眼泪剃了个斑秃。

又提前两天两夜没睡觉,几乎不吃不喝把自己整个人虐得脱了相,才有了影片中吕受益临终前扎人肺腑的动人演绎。


在表演中,优秀的演员需要有绝对的关注力和控制力,他们需要控制情绪,随时转换表演的状态。

在散伙戏里,徐峥需要比王传君有更多过激而夸张的爆发。

这在他之前的电影里已经有很多先例,《港囧》最后,徐峥的角色对着家人大爆发,

手脚并用、握紧拳头、全身发抖喊道“我原来是要画画的!”

这是标志性的方法派表演所特有的情感表达,你需要用狂躁、焦虑的表现来向观众和他人传达你的诉求。


在《我不是药神》里,靠的不仅仅是直白的情感流露,而是情感充沛的细节的堆积。

在对某件事感到怀疑时,程勇会稍稍扭个头进行市井的盘算。

在获得了小人物的欣喜后,他会用沪普里大量的方言语气词带出人物情绪的节奏感。


徐峥甚至会去菜场观察剁肉中年男子的麻木感,用现实生活中学来的虚假平衡的人物状态去塑造程勇在剧作前半段的烂人状态。

剧作已经赋予了程勇这个角色该有的人物弧光,他在最后成为了一个平民英雄,

而他角色属性的转变必须有一个支点,这即是尊严。


自私、不道德和怜悯、无奈,是徐峥诠释程勇这个穷人时必须两手紧握的仪式感。

当徐峥对着王传君说出“滚”的时刻,两个演员在简单正反打的拍摄中,就已经碰撞出了表演的灵光。


饰演假药贩子张长林的王砚辉曾说,当年演曹保平的《光荣的愤怒》里的熊老三,

一开始他也没有底,不过是有一天在十字路口等一个红绿灯才突然产生了表演的顿悟和灵光。

《我不是药神》里的几大主演都是属于这种自身即具备表演灵光的优秀演员,

他们是那种在拍摄现场稍微被导演点拨,就能自我产生相应表演气息的演员。


导演自己在演员面前安排好了完美的故事情景,在不加干涉的情况下,

演员自己就会被人物姿态、情感和环境的微妙互动所感染。

新人导演文牧野在指导这几个老戏骨时,更多的是移动贴身跟拍等局促的场面调度,

他不需要用氛围的感染来提炼演员表演的仪式感,

他要做的更多是如何让群戏中不同角色发生碰撞而产生1+1>2的效果。


谭卓饰演的刘思慧、杨新鸣饰演的刘牧师和章宇饰演的黄毛在戏份上比不过徐峥和王传君,

但他们的存在也是这个群戏成功必不可少的关键。

谭卓和章宇在这批群戏演员中,则更多是两个以静制动的角色。


经常参演艺术电影的谭卓,在《我不是药神》里为了学跳钢管舞而右脚软骨碎裂。

作为群戏里唯一一个女角色,跳钢管舞那段戏份,是唯一需要谭卓爆发出方法派表演的创伤性和撕裂感的段落。

而在其他时候,她更多是比较沉默的、中和的、润滑的角色。


相比之下,黄毛要更加动态一些,他肢体动作丰富,但是却和思慧一样,几乎完全不传达任何情感。

他总是最先爆发身体冲突的那个人,比如在程勇提出散伙之后,他第一个离开,喝了酒,砸了杯子。

但他又是最少言寡语的那个人,即便为了病友抢药而遍体鳞伤,也只是用眼睛看着其他人,并不说话。


苦难的寻常性让他们对早就破产或被证伪的理想产生了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他们拒绝沟通和表达,这些拒绝在外部形体动作上的体现就成为了谭卓和章宇在《我不是药神》里的表演仪式感。


周迅曾说过,闭上眼睛听声音就能知道演员是在真的演戏还是假的演戏。

由此可见,演员是一个需要完整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的神奇的职业。

《我不是药神》里,所有演员的努力,都是为了展现出那个在黑暗深渊里真实地挣扎而又终究向往憧憬的状态。


经常有想学影视表演的学员问:我年纪大了,学表演太晚了吧?” “我年纪这么大,学不好吧?”......

现在小编就想给各位对自己没信心的学员看一下下面这位老奶奶——她是药神里最戳泪点的角色,

有望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百亿票房老奶奶演员。


她是《战狼2》中俞飞的母亲,她是《河神》里可爱搞怪的神婆,她是《红高粱》中饰演四奎娘。

她就是62岁才进入演艺圈,实现了“明星梦”的演员苇青!

人家62岁都敢追梦,年龄从来不是问题。

想要学表演的你还在等什么??



没有这些杰出演员的杰出表现,《我不是药神》不会成为成功的电影。

剧透得有点多咯,还没看的小伙伴,赶紧去电影院体验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