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演员接戏时的4大困惑,安排安排

本文将针对:一个小白演员成长为大拿级演员,成长过程中,

面对各阶段发展瓶颈,常见的4大困惑,针对性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困惑一:
接“无名角色”容易,接“实质性角色”难
解决方案:有规划-入行

作为一个没人脉,没背景的入门级新人,无论科班毕业,还是非科班出身,许多人都需要经历一个给人“搭戏”的过程,比如以跟组演员的身份,配合剧组主要演员完成各场戏的表演任务;又或者通过试镜拿到一些没有实名的次要角色,配合剧组重要角色完成同框表演;再或者以替身身份协助剧组其他演员完成必要的表演任务...总之,组是进了,戏是演了,却也没有拿到实质性属于自己的角色,很难丰富自己的履历,向演员发展的下一个进阶目标迈进。


长期徘徊于“无名角色”的原因可能是多样的,比如,形象不出跳,演技不过关,不会包装履历,与他人团队协作能力差等等!但无论出于哪项原因致使你在此阶段止步不前,静下心来好好分析一下自身的现状、优劣势、当前可以动用的资源,重新做出发展规划是有必要的。务必做到对症下药,缺啥补啥。


对于一个有上升目标的初入行演员来说,入行之初就应当有明确的规划与目标,比如,如果决定跟组,跟组的目的是什么?跟多久?自身演技水平居于什么位置,自身实力在投递简历与试镜中能否脱颖而出?以往出演的角色哪些比较重要,适合在履历中突出?哪些角色过于次要可以略过不提?哪些角色适合在履历中进一步包装,以提升剧组对自己的关注度?过渡阶段的生计与个人发展如何达成平衡?等等!


演艺圈发展顺逐予否,有其一定的偶然性,也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无论做出怎样的决定,都应当做好全盘规划,每行进一步,回头复盘与矫正,避免长期滞留于入门阶段,做到心中有谱,迈步不慌。

困惑二:
接“特约”容易,接“角色”难
解决方案:补实力-升级
这类困惑常常出现于入行已经有一段时间,并有一定经验的演员宝宝身上。这类演员,每次拿到有名有姓的特约角色已经不是难事儿,一般跟合作过的剧组关系也都不错,戏约上基本能有保证。但是若想进一步拿到更重要的角色,向上突围,似乎却又阻力重重。

这其中一部分可能跟作品制作方选角时,在利益层面的各项考虑有关(如演员本身的知名度、号召力、背景公司;制作方主推演员的内定决策等),另一方面,却也可能与演员自身的硬性条件与水平有直接关联,如:有演技,但个人特色特质不显著,与重要角色匹配度不够高;又如:形象上特质明显,演技却平平,hold重要角色存在感不够强!等等!

作为一个上升期演员,当徘徊于此阶段,停滞不前时,很大程度上是到了进一步“提升演技水平”,“提升个人素养”的时候了。前者拔升的是表演上的业务水平;后者修练的则是内涵与底蕴,两者相结合,目标在于形成个人独有的特质与魅力,从合格演员向优秀演员的方向越升,以过硬的实力基础迎接未来可能到来的机会。

困惑三:
接“小角色”容易,接“主要角色”难
解决方案:差异化-突围
这类演员一般有正经经纪公司挂靠,经纪人也比较给力,常年并不缺戏演。演员本身无论形象还是演技都在水平线之上,有些甚至形象气质出众,演技水平超群,但硬件至此,接演的角色却又往往戏份不多,角色发挥空间不大,剧目也并不太有名。

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可能与经纪公司的操作方式与力度有关;另一方面却也很可能是演员本身出现了同质化的问题,由于与大量同类型的演员撞型,自身又还不具备hold住任意角色的气质及能力,因而,白白浪费了一身好条件,被迫止步不前。

由于这类演员个人条件及表演水平有根基保证,因而,此时,如果选择差异化突围,争取接演非常型的个性化角色,倒也不失为一种翻身突围的可行方案。当然前提是,角色所需的这种个性化特质,在演员身上有可挖掘的空间,两者间有匹配的可能性,同时,演员本身能有效地hold住角色本身,方值得一试。

困惑四:
接“主角”容易,接“转型角色”难
解决方案:放弃主角,从挑战型配角-转型
这类演员一般已经有不错的知名度,接“主角”已经不成问题,但是往往角色类型单一,形象固化严重。戏演了不少,经典角色一个没有;找上门的戏不少,有挑战性的角色,却乏善可陈。

处于这个阶段的演员,如果仍想进一步突破,打破固有印象,转型已经势在必行。由于业内业外对演员本身已经有固定印象,在拿不到挑战性主角的情况下,曲线救国,从好班底好本子的重要配角切入,实施转型,却也不失为一种可行性方案,通过配角的成功塑造,让业内业外看到自己可开发的不同以往的另一面!

对于一个有上升目标的演员来说,表演实力依旧是打破各阶段发展瓶颈的根基保证,要想持续延长自己的艺术生命,让自己这朵艺术之花常开不败,依旧因将不断提升自身的表演实力,列为各阶段发展过程中重中之重的要务,因为只有在表演水平过关的基础之上。

不管是艾辰影视的学员还是屏幕前热爱表演的你们,祝接戏顺利!